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們對居室環(huán)境是否溫馨、舒適更加關注,如何使建筑熱環(huán)境滿足人體需求顯得越來越重要。營造一個舒適的熱環(huán)境需要制定合理的熱舒適標準,根據PMV評價指標,室內的熱舒適受到溫度、濕度、風速、平均輻射溫度、人體的活動狀態(tài)、衣著狀況六個參數(shù)的影響,這些參數(shù)的設置直接影響建筑的熱環(huán)境及建筑能耗。
由于地理位置、建筑功能、生活環(huán)境、人員狀態(tài)等不同,熱舒適標準也有不同,不同參數(shù)的影響效果和程度也有不同。在不降低室內舒適度標準的前提下,能夠更合理、節(jié)能地制定熱舒適標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。
本文參考了我國1995年至今21年國內的熱舒適實地調查研究論文76篇,系統(tǒng)地總結了不同氣候區(qū)、不同類型建筑的熱舒適范圍及熱中性溫度。并就熱中性溫度的統(tǒng)計結果與室內實測溫度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數(shù)據分析,為將來的建筑熱環(huán)境設計以及建筑熱環(huán)境標準的制定提供依據。
1. 樣本統(tǒng)計
我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分為南方和北方,氣候區(qū)分為:嚴寒地區(qū)、寒冷地區(qū)、夏熱冬冷地區(qū)、夏熱冬暖地區(qū)及溫和地區(qū)。本文的研究內容涉及不同城市、不同季節(jié)、不同建筑、不同人群??偨Y研究文獻的地理分布情況可以看出,樣本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北、華北、中西部及南方沿海地區(qū)。
從建筑類型分布來看,其中住宅類建筑比例較多,公建類建筑中學校及教室研究zui多,其余類型建筑較少。
同時,對建筑的通風供暖方式統(tǒng)計來看,對于農村地區(qū)來說,絕大部分為自然通風,冬季多采用土暖氣等方式自主供暖;對于城市住宅,多采用自然通風部分時間結合機械通風的方式,冬季多為集中供暖,南方地區(qū)建筑多為分散供暖或不供暖;而對于學校教室等建筑,夏季多采用自然通風,冬季多采用集中供暖;商場、地鐵、火車站等其他公建,多采用機械通風、集中供暖方式。過渡季的建筑多采用自然通風。
夏季熱中性及熱舒適溫度范圍分布圖
冬季城市熱中性溫度的平均值為19.95 ℃。隨著實測室溫上升,熱中性溫度有上升趨勢。熱舒適溫度的分布范圍較寬,這和建筑的所在位置及供暖、生活方式有關,在15.4~24.3 ℃之間。由于南方大部分建筑冬季無供暖,這里將南北方數(shù)據分別求平均值,其中,南方平均溫度18.57 ℃,北方平均溫度20.30 ℃??梢?,南方冬季無集中供暖,人體熱適應性較強,南方的整體的熱中性溫度較北方低。
過渡季熱中性及熱舒適溫度范圍分布圖
結論
通過系統(tǒng)總結國內關于熱舒適調查研究的成果,可以得出,大部分建筑的室內溫度滿足人體的熱舒適需求,但也存在一部分建筑不滿足人體熱舒適。室內風速較小,濕度分布范圍較廣,在19~87 %內都有分布。
熱中性溫度平均值總結如下:夏季:25.70 ℃;冬季城市建筑:19.95 ℃(南方平均溫度18.57 ℃ ,北方平均溫度20.30 ℃);冬季農村建筑:15.41 ℃;過渡季:20.81 ℃。
調查文獻大部分都以PMV為指標,實測調查得出了80 %(部分為90 %)滿意率下的熱舒適溫度范圍。調查結果表明,地理位置不同會影響人體的熱舒適與熱適應性,室內實測溫度高低會影響人體的熱舒適范圍,實測室溫越高,熱中性溫度越高,這一特點在冬季尤為明顯。
通過部分研究文獻可以看出,現(xiàn)有ASHRAE指標值偏高,較低地估計了人體的熱適應性能力。這是由于中國的人體熱舒適與其他國家存在差異,也說明生活環(huán)境和地理因素會影響人體的熱舒適。
在陜西、廣東、北京等研究樣本較多的地區(qū),參考意義較大,但是也存在很多地區(qū)樣本較少,數(shù)據沒有代表性。因此,也提倡其他相關工作人員多提供相關數(shù)據,為合理制定熱舒適的標準打下基礎。
冬季熱中性及熱舒適溫度范圍分布圖
過渡季建筑多采用自然通風,熱中性溫度的平均值為20.81 ℃。過渡季時,隨著實測室溫上升,熱中性溫度有上升趨勢(部分數(shù)據除外)。這說明實測室溫會影響熱中性溫度,在17.1~23.5 ℃之間。